葉民:書寫平凡崗位的非凡答卷
[圖片說明]:檢查東方鈦業鈦二車間冷轉筒試車托輥間隙。
葉民是工程公司化檢分公司鈦業二項目部一名檢修人員。從業三十載,他用精湛技藝破解數百項設備難題,以奉獻精神扛起生產重任,憑創新思維開拓技術新局。從“先進生產者”到“優秀共產黨員”,這位平凡的檢修人用堅守與執著揮毫潑墨,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華章。
三十年積淀鑄就“檢修匠”
1993年,剛從技校畢業的葉民,初入鉗工崗位。那時,面對各種復雜的設備參數和繁瑣的檢修流程,他曾一度手足無措。然而,師傅那句“鉗工的手就是設備的‘醫生’”,如醍醐灌頂,讓他心中的責任感油然而生。此后,他每天提前到崗觀察設備性能、記錄設備參數,緊跟師傅鉆研技術,不斷摸索設備運行規律和檢修方法。幾年下來,上千條故障案例、設備運行規律、技術參數等密密麻麻記滿了幾大本工作日志。
憑著這股鉆勁,1997年,年僅23歲的葉民擔任了檢修班班長。在之后的近三十年里,他輾轉于各條檢修戰線,先后考取焊工、起重司索、行吊司機等特種作業操作證書,帶領團隊實現設備返修率零記錄,以過硬本領鑄就“檢修匠”的金字招牌。
點點滴滴干出“漂亮活”
“干檢修,就要想得多一點、細一點。”多年的檢修經驗,被葉民凝練為這看似簡單的“兩點論”。然而,這短短“兩點”,實則涵蓋了作業前的觀察預判、設備“問診”、安全監管等全流程細節。憑借這一理念,近年來,他帶隊高質量完成鈦冶煉廠EBT爐大修、聚鈦科技電爐大修等多個重大項目。
2024年6月,鈦材公司6萬噸熔鹽氯化鈦白產線核心設備突發故障,若不及時修復將導致生產受損。面對“開孔和焊接不得有火花、鐵屑掉入軸承”的嚴苛要求,葉民臨危受命,迅速組織人員制訂檢修方案。他將團隊分為拆卸、安裝、監護三組,自己則穿梭于各作業點位,全程悉心指導。在緊張的節奏中,大家加班加點,順利完成了1臺碼垛機16個軸承的更換并一次試車成功,以“漂亮活”守住生產線命脈。
2025年東方鈦業年度大修中,作為技術負責人的葉民主導制訂多個大型項目檢修方案。他通過科學規劃施工網絡、合理調配資源、嚴控安全質量,帶領團隊披荊斬棘,克服作業空間狹窄、吊裝受限、高溫天氣等多重挑戰,順利完成冷卻轉筒拆除、酸冷器吊裝、卸片槽更換等重要任務,贏得甲方高度認可。
“傳幫帶”造就卓越團隊
葉民始終堅信“獨行快,眾行遠”的理念。在檢修行業這片廣闊天地里,他深知個人力量猶如滄海一粟,而團隊的整體水平,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不僅分享自己總結的操作技巧和應急經驗,還堅持學習新流程、新技術,手把手培養新職工。
去年6萬噸熔鹽氯化鈦白產線建成投產后,他帶頭鉆研新設備及安全環保管控知識,通過現場講解和動手實踐來提升團隊的技能,帶領大家攻克氧化爐間隙調整、氯化爐螺旋更換等十余項技術難題,將氧化爐的間隙調整控制在20mm、氯化爐進料螺旋更換時間縮短控制在25分鐘內;他提出“吊鹽籠模具制作”等合理化建議,為公司實現年降低成本50余萬元。
為開拓化工檢修市場,如今的葉民正以東方鈦業“二期窯前偏鈦酸槽找坡、防腐”等項目為契機,從零開始鉆研防腐作業,僅用1個多月就掌握新技能,為團隊開辟了全新技術領域,用行動詮釋了“工匠精神不僅在于技藝精進,更在于永葆突破自我的進取之心”。(攀鋼日報通訊員 景春梅 文/圖)